我的美食世界
以前写的老帖,最近论坛分降得厉害,刚回复了狼友一篇问北京小吃的,想起这篇来,就转发上来赚点积分吧。从小时候说起吧,再慢慢说到现在。
肥肉:从记事起,小时候我一直很爱吃肥肉,油腻腻的,觉得很香。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饭菜没什么油水,每次都是老爸买回来一些肥猪肉,炸出来的猪油炒菜用,炸剩下的猪油渣,我们也当肉吃。偶尔老爸会留下一些肥肉,稍微炸一炸,当菜吃,这个肉是我小时候的最爱。其实现在回想,烹饪手法也就是稍微炸一炸,调料也就是加点盐和味精,原材料也再普通不过,但小时候就是爱吃。
梅菜扣肉和客家酿豆腐:这是我大舅的拿手好菜。我大舅是开饭店的,前几年年纪大了才不开了。这两个菜平时我们也是吃不上的,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喜丧事的时候才能吃得上。我大舅做的梅菜扣肉,扣肉是真正的肥而不腻,梅菜是又香又有嚼头。我爱吃梅菜扣肉,大概也传承了我爱吃肥肉的特点,呵呵。至于酿豆腐,则是客家第一大菜、第一名菜,豆腐要做得嫩却不能散,酿进豆腐的馅也得香、鲜,真正做得好的人还真不多。这两个菜,我最爱拿汤汁拌饭。工作后在其他许多地方都吃过这两个菜,都觉得不如我大舅做的好吃,呵呵。
我老爸做的芋头炒肉:稍微长大一点,一到农忙时节,老爸就会让我和弟弟跟着去割稻子、插秧之类,通常是一早吃过午饭过去,晚上天黑了才回来,而午饭,就都要早晨先预备好了带过去。干了一个上午的活,中午在田边找个阴凉点的地方,开饭。这时候吃的饭菜感觉真香啊!特别是我老爸做的芋头炒肉,又香又滑溜。其实说起来原材料和做法都很简单:芋头、肉、淀粉、葱花,偶尔加点香菇末。但工作后我尝试过许多次,都做不出来,不知道为什么。我也不想去问老爸,想自己研究出来,呵呵。劳动或者运动过后的食物,吃起来是最香的。顺便提起,我们最大的一块田是在一座山的山脚下,田边有一口山泉,把漂浮在水面的枯叶拨拉开,捧两口山泉水喝,甘甜清冽。现在再喝不到这么好喝的水了。每天中午要休息的时候,老爸会拿着镰刀,在杂草丛生、遍布荆棘和树枝的一片地方,为我们开辟出一块平整的休息区,再铺上装稻谷的麻袋,一家人吃饭,饭后小睡一会,下午继续干活。现在的老爸,年纪大了,身体远不如从前了。
沙县小吃:1996年,去福州读中专。第一次吃沙县小吃,几个同学带我去的。那时候老家还没有沙县小吃店。当时觉得怎么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,特别是小笼包和炖罐。大概那时候真的是没见过世面。而且沙县小吃又便宜,那时候福州的沙县小吃有个口号,叫一元进店,就是说,只要有一元钱,就能进店里吃扁食和拌面了。几年以后,沙县小吃越开越多,价格也越来越贵(虽然价格一直算是很平民化的),东西却越来越小份,味道也越来越觉得没以前好吃了。并且不同地方的沙县小吃,风味也会不一样。在福州叫扁肉的东西,在闽南叫扁食,在江浙叫馄饨,在广东叫云吞。在福州,有些店拌面用的是蚝油,味道很鲜美,在其他地方用的则是普通酱油。福州的酸菜粉干,其他地方没有;闽南只有酸菜米粉,有粗粉和细粉两种,酸菜粗粉的味道接近于福州的酸菜粉干,也相当不错;广东也是酸菜粗粉和细粉,但他们的粗粉是用的桂林米粉,桂林米粉做成福建沙县小吃的酸菜粉,实在是不好吃。
兰州拉面:现在我常调侃地把兰州拉面称为“兰州料理”,因为兰州拉面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强了,丝毫不亚于所谓的韩国料理或日本料理。最早吃兰州拉面也是在福州读中专的时候,之后去了闽南、北京、广东,吃过这些不同地方的拉面,觉得面食还真是北方的比较正宗。中专时学校巷子口出来,马路对面,每天晚上都有个拉面档,我周末常在那吃。那家拉面档的拉面,面汤很鲜美,虽然不能像北方拉面馆那样用牦牛的牛骨、牛油和牛肉熬汤,却也是正宗牛骨和牛肉熬出来的汤。我每次在那吃拉面都会把汤喝光。之后去闽南,就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拉面,直到去了北京。兰州拉面,大概兰州才能吃上真正正宗的,其他地方的都或多或少会应当地民众的口味做些改良,所以兰州拉面馆虽然遍布全国,但要在甘肃之外找到真正正宗的拉面,估计也是挺难的。07年,我公司附近有家拉面馆(北京东四南大街附近),味道相当正宗,起码我是这么觉得。在那家拉面馆,我了解到,真正正宗的拉面,讲究所谓“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”。一清为汤清,二白是萝卜片白,三红是辣椒油红,四绿是香菜、蒜苗绿,五黄是面条黄、劲道。也有一些拉面馆,介绍的是“一清二白三红四绿”,没有五黄了,二白变成了面条白,而不是萝卜片白了。我以为前者的介绍应该正确一些。在北方吃拉面,才会加萝卜片、香菜、蒜苗加全,在南方,好像顶多只加那么一两样,我是没见过加全的。南方的拉面馆,我也没喝过真正用牦牛的牛骨、牛油和牛肉熬的清汤,顶多也就是中专时学校巷子口那家,用普通牛骨和牛肉熬汤,而绝大部分南方的拉面馆,也就是普通的面汤。个人认为:中国八大菜系,7个在南方,但面食,绝对还得是北方。就面条而言,无论形式再怎么多种多样,吃起来味道不会变化到哪里去,面条好吃与否在于汤料如何。反正自从从北京回到南方,在福建也好,在广东也好,我就不怎么吃拉面了,去拉面馆也是吃刀削面。
面线糊:我常调侃地根据“面线糊”的闽南话发音把它叫做“米刷锅”。泉州的小吃很多,但要知道哪里的好吃。阿秋牛排、侯阿婆肉粽、贻庆鸡爪、国仔面线糊和猪血汤等,都是当地名店。另外还有咸饭、卤面、牛肉羹、土笋冻、海蛎煎、蚵仔煎、鸡卷等等好多。我曾经对泉州的各个小吃店很熟悉,并整理过一个帖子,什么什么小吃,哪哪的店味道好。我同学陪女朋友逛街,都会打电话问我:我们现在在什么什么地方,附近有什么好吃的?我就会巴拉巴拉告诉他。后来我去北京、去深圳,泉州又旧城改造、老店搬迁等等,许多店已经找不到了。在这些小吃中,我最爱面线糊。面线糊系以虾、蚝、蛏、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,与面线煮成糊。具体做法我没了解过,反正做出来是糊而不烂,面线还根根可见,吃起来是清甜爽滑,鲜美异常。吃的时候要配上油条、醋肉和大肠,那才够味。好吃的面线糊,我是怎么吃都吃不腻。特别推荐:泉州美食街的国仔分店(水门巷的老店味道已经没美食街的好吃了,个人觉得)。厦门的面线糊,就比泉州的差多了。
涮羊肉、羊蝎子、烤羊肉串:除了面食以外,北方还有一种食物比南方的好,那就是牛羊驴肉。在北京的三年,让我尤其喜欢上了吃羊肉。涮羊肉、羊蝎子、烤羊肉串这三种,都是我极其喜欢的。每年秋冬时节,是最适合吃羊肉的季节了。涮羊肉比较讲究一点,要在正规的店面里吃才好,比较有名气的如东来顺,一般的店如小肥羊,都不错。但涮羊肉的价格比起羊蝎子和烤羊肉串来说就比较贵一点了。羊蝎子是没到北京之前都没听说过的,其实就是羊大梁,因其形状酷似蝎子,故而俗称羊蝎子。羊蝎子火锅,加了30多味中草药及香料,经泡、挑、烧、煨、焖等十几道工序,其味微麻微辣,不柴不腻。吃的时候呢,是先啃肉再吸髓。就那吃相,非但不雅观,甚至有些野蛮。可话说回来,这吃像怎么看怎么透着股豪爽!论味道,就一个字儿,美!又富含钙质,而且易于吸收。而且吃羊肉滋补却不容易发胖。至于价格,几十元就能吃上一小锅,够两三个人吃的,经济实惠。(以上对羊蝎子的介绍摘抄自网络。南方的朋友或许对羊蝎子了解的不多,所以稍微介绍一下。)特别推荐:北京东四北大街的老诚一锅,每次去都要排好久的队。我有个同事说:下馆子得去人多的地儿,味道错不了;下澡堂子得去人少的地儿,干净!至理名言!老诚一锅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店,也吃过几家,都没东四这一家好吃。烤羊肉串则是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,高档正规的羊肉店里有,街头小摊也到处都有。相对来说,我反倒偏好街头小摊的烤羊肉串。对于小吃,我一向有个个人意见:街边摊比正规餐馆,也许卫生没那么好,但味道通常更棒!那时候我在酒仙桥商场附近住了一年左右,附近有家清真餐馆,烤羊肉串相当地道,肥瘦均匀,不腻不膻,外酥里嫩,肉质鲜美。每次我们都三四个人一起,一般都得叫上起码二三十串(一串才一元钱),再来份大盘鸡,来几瓶啤酒,总共几十元钱就搞定,边吃喝边天空海阔地侃大山,不亦乐乎!
糖炒栗子:北京的怀柔板栗绝对是栗中极品!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到11月上旬,板栗开始大量上市,北京的大街小巷便开始遍布糖炒板栗的香味。提醒一下各位:糖炒板栗可不能吃街边摊的,不卫生不说,味道也不好。得去正规店里买。那时候最喜欢随便走在北京二环内旧城区的随便一个什么地方,买上一袋板栗,钻大街,窜小巷,特别是在北京胡同里胡乱溜达,四处走走看看,累了就歇会,歇了一会又继续走,不用管东南西北方向,只管走。老北京的胡同文化,就此就能了解一些。
水煮鱼:在北京和深圳都叫水煮鱼,在闽南叫水煮活鱼,原因不明,呵呵。第一次吃水煮活鱼是2000年刚毕业在厦门的第一份工作,跟同事们去吃的,印象就是辣、辣、辣和不停地喝汽水。有个女同事甚至是要把鱼片夹到水杯里涮一下去掉辣味才吃得下去。而有个江西的同事,则可以拿调羹轻轻撇开鱼汤上面的一层油脂和辣椒麻椒,舀起下面的高汤喝,当时看得我们是相当佩服他能吃辣,即使他说其实那高汤根本就不辣的。后来去了泉州,有一年的夏天,赶上泉州流行起吃水煮活鱼,各大饭店餐馆纷纷打折、降价吸引顾客,有的甚至价格低到水煮鱼的成本都捞不回来,要靠其他菜式和酒水来弥补这块成本。我记得原来是12元一斤,后来最便宜的都降到了8元一斤。我们一帮同学有段时间天天晚上都吃水煮鱼当夜宵。那时候我的肠胃还是适应不了水煮活鱼,于是每天晚上吃,第二天闹肚子,第二天晚上还是继续吃,第三天又闹肚子,但第三天晚上还是坚持继续吃。这么折腾下来,也算是让我适应下来了,并且让我爱上了水煮活鱼的味道,特别是原来看着很害怕的拨开油脂和辣椒麻椒再舀起来喝的高汤,特爱其鲜美。再后来去北京读书工作,吃水煮鱼没那么多了,但还是发现北京的水煮鱼和闽南的水煮活鱼有点差别,最重要的区别是油:前者的鱼汤是不能喝的,后者的鱼汤拨开油脂和辣椒麻椒是可以喝的,并且比鱼肉更鲜美。北京有家蛮有名的店叫麻辣诱惑,吃这家店的水煮鱼,会给你几片面包,你可以夹起鱼片先放在面包上,让面包吸走鱼片上过多的油脂和辣味,也让鱼片沾点面包屑,这样吃起来的鱼片倒是别有一番风味。不过相对而言,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闽南的水煮活鱼。
猪肚鸡:这是在深圳工作的时候,有段时间常跟同事去吃猪肚鸡。猪肚鸡属于客家菜,特点有3:猪肚爽脆、鸡肉嫩香、汤鲜美,再加上猪肚鸡必不可少的香料——胡椒的辛辣,才是完美的猪肚鸡风味。要注意的是猪肚鸡的吃法是很有讲究的。第一步:喝汤。猪肚鸡用料十足,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熬煮,猪肚、鸡和各种药材及辅料的精华都已溶于汤中,简直就是一锅地道的广东老火靓汤。第二步:喝过汤就可以吃鸡肉和猪肚了。鸡肉和猪肚的选择很重要,先不详述了。第三步:猪肚和鸡肉吃得差不多了,再往汤里加入香菇、菜干等配菜,每加一样,汤的颜色和味道都会随之变化,滋味相当丰富。第四步:品尝过菜干汤后,就可以将其作为火锅,依自己的喜好加涮其它美食了。肉类、蔬菜、海鲜、豆制品……想涮什么涮什么。可惜在福建,我还不知道哪里有做得比较好的猪肚鸡的饭店餐馆。
差不多了,就这样吧。 LZ真是人才 难得一见的好帖 没看完~~~~~~ 先顶,好同志 不错不错,楼主您辛苦了。。。 不错不错,楼主您辛苦了。。。 学习了,不错,讲的太有道理了 真是 收益 匪浅 路过,支持一下啦 好帖,来顶下